卓彩琴
教师个人信息
基本情况:
姓名:卓彩琴 性别:女
学位:博士 学历:博士研究生
职称:教授 所在系/专业:社会工作
主讲课程:社会工作导论、社会工作理论、残障社会工作等
主要研究领域:乡村振兴与农村社会工作、城乡社区治理与社会工作、残障社会工作
常用邮箱:zcqkxk@126.com
教育经历:
博士:社会学专业(社会工作方向) 学校:华东理工大学
硕士:人口学专业 学校:中山大学
本科:物理教育 学校:湖南科技大学
工作经历:
1999年7月至今 在华南农业大学社会工作系(专业)任教
主要社会兼职:
广东省本科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主任委员
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社会工作理论专委会 理事
广东省减贫治理与乡村振兴研究院 副院长
广东省社会保障与社会政策研究中心 副主任
广东省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 副会长
广州市社会学与人类学学会 副会长
广东省社会工作学会 副秘书长、常务理事
广东省无障碍促进会 专家顾问
广东省社会工作师联合会 培训师、评估专家
广东省惠诚社会工作评估中心 专家顾问
广州市北斗星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创办人之一、督导
广州市社会工作协会 专家顾问、评估专家
广州市社会工作学会 副秘书长、常务理事
广州市残疾人事业研究会 常务理事
广州市融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专业总督导
研究论文(2009年以来发表的主要论文):
服务均等化视角下广州无障碍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历程研究,广州蓝皮书《广州社会发展报告(2023)》,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枢纽+增能:村级社工站助力乡村振兴的两大功能,《中国社会工作》,2023第1期下旬。
社会工作参与社区治理的理论选择与实践整合,《社会工作与管理》,2022年第6期。
从单一主体到五社联动:社工推动农村社区治理结构优化的行动研究,《社会工作》,2022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工作》2022(5)全文转载。
福利三角供给主体的关系探讨:互补还是嵌入?——以智障成年人的福利获得为例.《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核心/C扩,2021年第6期。
助残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行动路径——基于广东省盲人协会的个案研究,《社会工作与管理》,2021年第6期
能力视角下社区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实践与模式建构,《残疾人研究》(C扩),2020年第4期。
能力为本的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实践与模式建构,《社会福利》,2020年第5期。
能力为本的社区长者社会工作服务实践与模式建构,《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20年第1期。
促进精神障碍人士社区融入的优势为本社会工作干预,《社会工作评论》第三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年4月。
优势视角下促进自闭症人士社会交往的社会工作干预,《社会工作与管理》,2019年第2期。
能力视角下社区公共问题的社会工作干预--基于广州市B家综的实践研究,《社会工作》,2018年第6期。
残障社会工作服务中的资源动员策略模型建构--基于M机构的经验研究,《广西社会科学》(核心),2016年第7期。
残疾人支持性就业模式建构——基于“广州慧灵”的实践研究,《社会福利》2015年第12期。
“麻风隔离群体增权的社会工作行动过程与策略”,《社会工作》2015年第2期。
广州残疾人职业康复社会工作模式建构, 2015年中国广州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专著,收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6月:109-122。
“智障人士‘社区家庭’的康复机制探讨—基于‘F家庭’的个案研究”,《社会福利》2014年第12期。
“重建生活世界:一种社会工作行动——基于X 麻风村从隔离到融合的变迁研究”,《江海学刊》(2014年第4期),同时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4(11)、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工作》2014(10)转载。
“麻风歧视文化的生产与再生产机制”,《浙江社会科学》2014年第5期,被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2014(8)转载。
“贫弱群体的生产机制和消解策略——基于社会排斥视角”,《理论月刊》2014年第2期。
“生态系统理论在社会工作领域的发展脉络及展望”,《江海学刊》(2013年第3期),被《人大复印资料》2013年第8期转载。
“隔离社群的社会排斥原因与社会融合策略”,《浙江社会科学》(2013年第4期)。
“生态系统视域下隔离社群的问题分析”,《广东社会科学》(2013年第1期)。
“社会排斥视角下隔离式康复模式反思”,《河南社会科学》(2011年第4期)。
“建构主义视角:残疾人问题的建构机制及解决策略”,《福建论坛》(2011年第2期)。
“农村残疾人就业排斥及对策探讨——以广州市农村残疾人为例”《改革与战略》(2009年第5期)。
“增能视角下麻风康复社区长者综合服务项目行动研究”,《社会工作》(2011年第1期)。
“社工与一群特殊老人的故事:直面两种服务模式”,《中国社会工作》(2011年第5期)。
“社会工作专业三赢实习模式建构与实践”,《 教育教学论坛》(2012年第1期)。
“老人福利院购买社工服务模式探索与思考”,《广东民政》(2010年第9期)。
出版专著/教材:
专著《社区能力建设与社会工作服务》(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23年)。
专著《孤岛的重生——重建生活世界的社会工作行动》(独著,科学出版社,2017年)。
专著《广州市农村残疾人及残疾人事业调查研究》(第一执行主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年)。
专著《社会工作实务研究》(第二主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年)。
专著《社会工作本土化实践探索》(第一主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
专著《探索中的中国本土社会工作服务实践》(副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2014年)。
教材《残疾人社会工作》(主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年)。
主持的科研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社区能力建设为本的社会工作行动研究(2017-2022年)、生态系统视域下隔离社群的社会工作服务研究(2012-2015年)。
广东省哲学与社科基金项目1项:“社区康复中的增能社会工作模式探讨——来自三个麻风康复社区的行动研究”(2008-2011年)。
民政部课题2项:“教师科研、学生实习与机构需要三结合的三赢社会工作实践模式建构”(2008-2009年)、乡村振兴下社工站推动乡村社区治理创新的行动研究(2022年)
厅级课题11项:共同富裕目标下广东省信息无障碍建设多元主体责任及协同治理体系研究(2023)、社会工作视角下提升视障人士胜任力的就业培训实践与体系建构(2022)、广东省无障碍环境建设满意度调查研究(2021)、社会组织在残疾人信息无障碍服务中的功能研究(2020年)、增权社会工作视角下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探索与模式建构(2019年)、消减视障人士社会排斥的行动策略研究(2018年)、残障者就业支持的局限性与体系建构(2017年)、残障者就业支持需求研究(2016年)、“优势视角下残疾人职业康复社会工作探讨——以“盲人按摩”为例(2014年),“智障人士支持性就业模式建构”(2013年),“个案、小组社会工作在戒毒工作中的应用研究”(2005年)。
校级课题4项:《社会工作导论》课程思政设计与实施(2021-2022年)、《社会工作导论》线下培育课程(2020-2021年)、“华南农业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现状与改革思路”(2005-2007年)、“城中村实现真正城市化的文化障碍与出路”(2003-2005年)。
横向课题5项:从化区乡村社工站试点项目督导及模式提炼(2022-2023)、从化区乡村社工站试点项目督导及模式提炼(2021-2022)、广州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工作研究(2008-2009)、广州市天河区社会工作服务能力提升(2013)、广州志愿服务与社会工作专业协同发展研究(2009)。
获奖情况:
课程《社会工作导论》获得国家级一流课程(负责人,教育部,2023年)。
案例《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的从化实践》获得省级课程思政大家谈典型案例(独立,广东省教育厅,2023)。
论文“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的广东实践与政策优化”在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2022年会暨“中国式现代化与社会工作的新使命研讨会”征文大赛中获二等奖(排名第1,中国社会工作协会,2022年)。
“社会工作视角下提升视障人士胜任力的就业培训实践与体系建构”获2022年度广东省残疾人事业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成果三等奖(排名第1,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2022年)。
“项目社工推动农村社区治理结构优化的典型案例”获“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社会工作优秀服务案例和调研报告”征集评选活动优秀案例一等奖(排名第1,中国社会工作协会,2021年)。
论文“从垂直科层到协同共治:社工推动乡村社区治理结构优化的行动研究”获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2021年会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工作发展研讨会三等奖(排名第1,中国社会工作协会,2021年)。
“政策视角下广东省无障碍环境建设满意度的现状调查研究”获2021年度广东省残疾人事业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结题论文一等奖(排名第1,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2021年)。
“价值引领 能力为本”目标下的社会工作行业领军人才培养模式获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1,华南农业大学,2021年)。
“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与实践”获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3,华南农业大学,2021年)。
华南农业大学首届课程思政教学大赛二等奖(独立,华南农业大学,2021年)。
“社会组织在残疾人信息无障碍服务中的功能研究——基于广州市R机构的实践探索”获2020年度广东省残疾人事业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优秀论文优秀奖(排名第1,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2020年)。
“基于‘自主+合作+创新’的‘三社’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获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7,广东省教育厅,2020年)。
“增权视角下社会工作介入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实践与模式建构”获2019年度广东省残疾人事业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优秀论文二等奖(排名第1,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2019年)。
“能力视角下社区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模式建构”在广东省社会工作学会年会暨社会工作青年学术研讨会征文评比中获二等奖(排名第2,广东省社会工作学会,2019年)。
“结构化理论视角下视障人士社会排斥的成因和消减策略——以广东省盲人协会的社会行动为例”获2018年度广东省残疾人事业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优秀论文二等奖(排名第1,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2018年)。
“残障者就业支持的局限性与体系建构”获2017年度广东省残疾人事业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优秀论文三等奖(排名第1,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2017年)。
“残障者就业支持需求研究”获2016年度广东省残疾人事业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优秀论文二等奖(排名第1,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2016年)。
“优势为本的残疾人职业康复社会工作模式建构——基于‘盲人按摩’职业发展历程研究”获2014年度广东省残疾人事业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优秀论文二等奖(排名第1,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2015年)。
“优势为本的自闭症个案工作” 和“增权视角下的残疾人士互助小组工作”分别被评为2014年广州市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庇护性就业、托养及社会工作典型案例“一类案例”(排名第1,广州市残疾人事业研究会,2014年)。
“社会工作专业类别化、社会化、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5,广东省教育厅,2014年)。
“智障人士支持性就业模式建构——基于“广州慧灵”的实践研究”在广东省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2013年会暨学术交流会中获二等奖(排名第1,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2013年)。
“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2,广东省教育厅,2010年)。
“麻风康复社区长者综合服务”获评第二届社会工作优秀案例一等奖(排名第1,国家民政部社会工作司,2010年)。
主编的《残疾人社会工作》获2007-2008年度中南地区大学出版社优秀教材二等奖(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2009年)。
“改制后城中村村民角色冲突与社会工作介入”一文获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华南地区首届年会论文评选二等奖(排名第1,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2007年)。
“06珠三角城市残疾人理论研讨会”上提交的论文“充分发挥家属的重要作用,推动精神康复工作的发展”被评定为三等奖(排名第1,广州市社会科学联合会与残疾人联合会,2006年)。
个人获“第三届广东省优秀社工导师”称号(广东省社会工作师联合会,2014年)。
个人获“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校级,2019年、2006年)。
个人获“优秀共产党员”(独立,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1年)。
个人获“教书育人奖”二等奖(校级,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