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
姓名:卓彩琴 性别:女
学位:博士 学历:博士研究生
职称:教授 所在系/专业:社会工作
主讲课程:社会工作导论、社会工作理论、残障社会工作等
主要研究领域:城乡社区发展与服务、乡村振兴与社会工作、残障社会工作
常用邮箱:zcqkxk@126.com
教育经历:
博士:社会学专业(社会工作方向) 学校:华东理工大学
硕士:人口学专业 学校:中山大学
本科:物理教育 学校:湖南科技大学
工作经历:
1999年7月至今 在华南农业大学社会工作系(专业)任教
主要社会兼职:
广州市北斗星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创办人之一、督导顾问
广东省社会保障与社会政策研究中心 副主任
广东省减贫治理研究院 副院长
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社会工作理论专委会 理事
广东省社会工作师联合会 培训专家
广州市社会工作协会 专家顾问、评估专家
广东省无障碍促进会 专家顾问
广东省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 副秘书长、理事
广州市残疾人事业研究会 常务理事
广州市融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专业督导
研究论文(2009年以来发表的主要论文,独作或者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
能力视角下社区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实践与模式建构,《残疾人研究》(C扩),2020第4期。
能力为本的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实践与模式建构,《社会福利》,2020年第5期。
能力为本的社区长者社会工作服务实践与模式建构,《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20年第1期。
促进精神障碍人士社区融入的优势为本社会工作干预,《社会工作评论》第三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年4月。
优势视角下促进自闭症人士社会交往的社会工作干预,《社会工作与管理》,2019年第2期。
能力视角下社区公共问题的社会工作干预--基于广州市B家综的实践研究,《社会工作》,2018年第6期。
残障社会工作服务中的资源动员策略模型建构--基于M机构的经验研究,《广西社会科学》(核心),2016年第7期。
残疾人支持性就业模式建构——基于“广州慧灵”的实践研究,《社会福利》2015年第12期。
“麻风隔离群体增权的社会工作行动过程与策略”,《社会工作》2015年第2期。
广州残疾人职业康复社会工作模式建构, 2015年中国广州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专著,收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6月:109-122。
“智障人士‘社区家庭’的康复机制探讨—基于‘F家庭’的个案研究”,《社会福利》2014年第12期。
“重建生活世界:一种社会工作行动——基于X 麻风村从隔离到融合的变迁研究”,《江海学刊》(2014年第4期),同时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4(11)、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工作》2014(10)转载。
“麻风歧视文化的生产与再生产机制”,《浙江社会科学》2014年第5期,被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2014(8)转载。
“贫弱群体的生产机制和消解策略——基于社会排斥视角”,《理论月刊》2014年第2期。
“生态系统理论在社会工作领域的发展脉络及展望”,《江海学刊》(2013年第3期),被《人大复印资料》2013年第8期转载。
“隔离社群的社会排斥原因与社会融合策略”,《浙江社会科学》(2013年第4期)。
“生态系统视域下隔离社群的问题分析”,《广东社会科学》(2013年第1期)。
“社会排斥视角下隔离式康复模式反思”,《河南社会科学》(2011年第4期)。
“建构主义视角:残疾人问题的建构机制及解决策略”,《福建论坛》(2011年第2期)。
“农村残疾人就业排斥及对策探讨——以广州市农村残疾人为例”《改革与战略》(2009年第5期)。
“增能视角下麻风康复社区长者综合服务项目行动研究”,《社会工作》(2011年第1期)。
“社工与一群特殊老人的故事:直面两种服务模式”,《中国社会工作》(2011年第5期)。
“社会工作专业三赢实习模式建构与实践”,《 教育教学论坛》(2012年第1期)。
“老人福利院购买社工服务模式探索与思考”,《广东民政》(2010年第9期)。
出版专著/教材:
专著《孤岛的重生——重建生活世界的社会工作行动》(独著,科学出版社,2017年)。
专著《广州市农村残疾人及残疾人事业调查研究》(第一执行主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年)。
专著《社会工作实务研究》(第二主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年)。
专著《社会工作本土化实践探索》(第一主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
专著《探索中的中国本土社会工作服务实践》(副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2014年)。
教材《残疾人社会工作》(主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年)。
主持的科研项目:
国家级课题2项:社区能力建设为本的社会工作行动研究(2017-2021年)、生态系统视域下隔离社群的社会工作服务研究(2012-2015年)。
省级课题1项:“社区康复中的增能社会工作模式探讨——来自三个麻风康复社区的行动研究”(2008-2011年)。
部级课题1项:“教师科研、学生实习与机构需要三结合的三赢社会工作实践模式建构”(2008-2009年)。
厅级课题8项:社会组织在残疾人信息无障碍服务中的功能研究(2020年)、增权社会工作视角下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探索与模式建构(2019年)、消减视障人士社会排斥的行动策略研究(2018年)、残障者就业支持的局限性与体系建构(2017年)、残障者就业支持需求研究(2016年)、“优势视角下残疾人职业康复社会工作探讨——以“盲人按摩”为例(2014年),“智障人士支持性就业模式建构”(2013年),“个案、小组社会工作在戒毒工作中的应用研究”(2005年)。
校级课题2项:“华南农业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现状与改革思路”(2005-2007年)、“城中村实现真正城市化的文化障碍与出路”(2003-2005年)。
横向课题3项:“广州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工作研究”、“广州市天河区社会工作服务能力提升”、“广州志愿服务与社会工作专业协同发展研究”。
获奖情况:
“社会组织在残疾人信息无障碍服务中的功能研究——基于广州市R机构的实践探索”荣获2020年度广东省残疾人事业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优秀论文优秀奖(排名第1,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2020年12月颁发)。
“基于‘自主+合作+创新’的‘三社’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获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7,广东省教育厅,2020年)。
“增权视角下社会工作介入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实践与模式建构”荣获2019年度广东省残疾人事业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优秀论文二等奖(排名第1,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2019年)。
“能力视角下社区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模式建构”在广东省社会工作学会年会暨社会工作青年学术研讨会征文评比中荣获二等奖(排名第2,广东省社会工作学会,2019年12月颁发)。
“结构化理论视角下视障人士社会排斥的成因和消减策略——以广东省盲人协会的社会行动为例”荣获2018年度广东省残疾人事业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优秀论文二等奖(排名第1,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2018年)。
“残障者就业支持的局限性与体系建构”荣获2017年度广东省残疾人事业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优秀论文三等奖(排名第1,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2017年)。
“残障者就业支持需求研究”荣获2016年度广东省残疾人事业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优秀论文二等奖(排名第1,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2016年)。
“优势为本的残疾人职业康复社会工作模式建构——基于‘盲人按摩’职业发展历程研究”荣获2014年度广东省残疾人事业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优秀论文二等奖(排名第1,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2015年)。
“优势为本的自闭症个案工作” 和“增权视角下的残疾人士互助小组工作”分别被评为2014年广州市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庇护性就业、托养及社会工作典型案例“一类案例”(排名第1,广州市残疾人事业研究会颁发,2014年)。
“社会工作专业类别化、社会化、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5,广东省教育厅颁发,2014年)。
“智障人士支持性就业模式建构——基于“广州慧灵”的实践研究”在广东省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2013年会暨学术交流会中获二等奖(排名第1,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2013年)。
“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2,广东省教育厅颁发,2010年)。
“麻风康复社区长者综合服务”获评选的第二届社会工作优秀案例一等奖(排名第1,国家民政部社会工作司颁发,2010年)。
主编的《残疾人社会工作》荣获2007-2008年度中南地区大学出版社优秀教材二等奖(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2009年)。
“改制后城中村村民角色冲突与社会工作介入”一文获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华南地区首届年会论文评选二等奖(排名第1,2007年)。
“06珠三角城市残疾人理论研讨会”上提交的论文“充分发挥家属的重要作用,推动精神康复工作的发展”被评定为三等奖(排名第1,广州市社会科学联合会与残疾人联合会颁发,2006年)。
个人获“第三届广东省优秀社工导师”称号(广东省社会工作师联合会,2014年)。
个人获“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校级,2019年、2006年)。
个人获“教书育人奖”二等奖(校级,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