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5日,第五届南方社工论坛暨广州大学社会工作研究生学术论坛在广州大学召开;我校MSW教育中心的卓彩琴教授、廖慧卿副教授和2016级、2017级共10位MSW研究生应邀参加。本届论坛由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州大学MSW教育中心主办,主题是“社会工作的改革与创新”。南方社工论坛旨在为社会工作理论界和实务界搭建一个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反思社工发展,共同推动社会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我院师生代表合影)
本次论坛全天进行,分为上午的主论坛和下午的三个分论坛。开幕式环节由中山大学张和清教授主持。我院2016级MSW研究生刘畅应邀作为研究生代表为大会致辞。
卓彩琴教授、廖慧卿副教授在主论坛上分别做主题为“广东社会工作十年回顾与展望”和“社会救助中的社会工作:发展路径与策略”的主题发言。主论坛云集了社会工作研究和实务领域的各个专家学者,他们带来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和实务经验与现场的社工同行进行深入的探讨和交流,碰撞出新的思维火花。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广东省社会工作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左晓斯研究员、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张和清教授等20余位专家学者受邀出席了上午的主论坛。在主论坛上,各个专家学者围绕“社会工作的改革与创新”为主题做研究成果分享汇报,分别就当前我国社会工作在发展历程中所经历的问题,涉及到的改革以及未来创新的思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卓彩琴老师作“广东社会工作十年回顾与展望”的主题发言)
(廖慧卿老师作“社会救助中的社会工作:困境与发展策略”的主题发言)
下午的分论坛以来自广东省内外各大高校的21位MSW研究生代表的发言为主,分别围绕“社会工作教育及专业化与本土化”、“社会工作实务创新”、“城乡社会工作平衡发展及广东社会工作发展经验”等主题进行交流和讨论。其中我院2016级MSW研究生刘畅、袁巧仪、张梅,2017级MSW研究生郑凯婉相继做了主题发言。刘畅同学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的方法,将社会工作伦理道德困境的产生与普遍类型进行了呈现,从推动伦理本土化发展的角度突出了几类建议;袁巧仪同学从精神康复者个体角度出发,关注精神康复者在社会融入再就业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形塑的自我排斥身份认同以及社区康复服务的不足,提出推动康复者转变康复理念的建议以帮助精神康复者通过就业实现社会融入;张梅同学从资源依赖理论视角分析了个案管理在大病救助中的应用与挑战,提出了个案管理介入社会救助领域的策略与建议;郑凯婉同学通过参与性观察以及半结构访谈的方法,对小组工作在肢体残疾者中的应用进行探索,同时提出了反思与建议。分论坛在智慧火花的碰撞中走近尾声。
(刘畅同学进行题为“社会工作服务困境与伦理本土化——来自广州市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个案研究”的发言)
(袁巧仪同学作“社会排斥视角下的社区康复模式反思——对广州某庇护工场的个案研究”的发言)
(张梅同学以“个案管理在大病救助中的应用于挑战”为题发言)
(郑凯婉同学以“小组工作方法在肢体残疾者中的应用探索”为题进行发言)
论坛的最后,组委会对参加本次论坛的社会工作硕士研究生提交的40多篇论文进行了评奖,评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6名。我院2016级MSW研究生刘畅同学撰写的《社会工作服务困境与伦理本土化——来自广州市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个案研究》和张梅同学撰写的《个案管理在大病救助中的应用与挑战》均荣获了本论坛的优秀论文二等奖。
(我院MSW研究生刘畅和张梅各荣获本次论坛优秀论文“二等奖”)
此次南方论坛提供给大家的不仅是一场思想的盛宴,更重要的是搭建了一个多元、批判、对话的平台,激起了大家对社会工作在未来改革创新的思考,它对于提升我院社会工作研究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和思维拓展能力、增强学生的理论思考和实务反思等方面,有着积极而明显的作用。
(参与论坛的各位代表进行合影)
对于我们全体MSW学生来说,这无疑是一场学术盛宴,是一个难得的开拓视野和启发思维的机会,值得好好学习和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