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5日上午,新时代公共管理学术工作坊第30期在17号楼222会议室举行。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技与技术学院孔祥斌教授应邀分享了“耕地保护转型框架构建与实践”的主题讲座。讲座由土管系王红梅教授主持,土管系多位老师和研究生30余人参加此次学术交流。
孔祥斌教授以耕地保护转型框架构建与实践为主旨,基于“问题—理论—实践—展望”的思路,对耕地保护转型进行了系统缜密的学术分析。一是耕地保护转型的问题与挑战。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下的粮食生产不稳定性和中国在碳减排上的压力,形成了粮食增长难的大背景,加之高强度耕地利用、耕地污染、农户种粮收益低、土地空间竞争等因素,加剧了耕地保护面临的挑战。耕地保护需同时应对持续利用、空间布局失控及保护动力不足的三重风险。二是耕地保护转型的框架构建。团队通过系统探索,构建了以“地理层-资源层-分配层-利用层-管理层”为核心的土地利用系统多层次耦合模式,设立了以“安全束-权利束-效能束”协同为基础的“公平、公正、可持续”耕地保护目标,形成了复杂的多主体“预期-反馈-调控”机制,建立了“开发-保卫-保护-保育”四层递进的耕地保护方式。三是耕地保护转型的机制与韧性实践。从耕地数量、质量、生态、权益转型四个维度,分别探索耕地保护转型机制。数量上,构建了耕地刚性管制与弹性调控的耕地保护政策框架;质量上,构建耕地质量韧性综合提升分区,测算不同情景下耕地质量提升的生产潜力;生态上,构建生态绿色转型的耕地风险管控区;权益上,构建“生态与发展权”协同的中国耕地保护横向补偿研究框架。四是耕地保护转型的未来展望。数量包容维度,应重点关注耕地保护如何实现自我安全与对外进口均衡,耕地保护如何实现布局稳定性与优化协同;质量韧性维度,应重点关注耕地保护如何实现高产与稳产同步;生态绿色维度,应重点关注耕地保护如何实现高产与绿色发展安全同步;权益协同维度,应重点关注耕地保护如何实现规模化与产权稳定,耕地保护如何实现粮食安全与区域发展协同。
交流会上,与会师生与孔老师进行了热烈深入的交流。通过本次学术交流,我院师生对耕地保护转型问题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学术视野进一步拓宽。
文/图:李灿
初审:侯建国
复审:贾海薇
终审:蔡茂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