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8日,学院在图书馆报告厅召开教职工大会暨每周集中学习,会议特别邀请了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朱正威教授做了题为《知识生产方式的转型与公共管理人才培养的改革》的专题报告。学院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全体教职工、学术型研究生共200多人参会。会议由唐斌院长主持。
朱正威教授分别从知识生产方式的变革与社会科学的范式转变、公共管理学自主知识体系的生产方式、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改革等方面,为学院师生带来了一场高水平的学术盛宴。
首先,朱正威介绍了知识生产方式的变革与社会科学的范式转变。按时间顺序介绍了知识生产转型问题,进而指出,在今天,知识生产系统已经成为一个多层次、多形态、多节点、多主体和多边互动的知识创新系统,这挑战了大学在知识生产中主导地位。我们需要注意这一事实,即传统的单一学科研究不再能一劳永逸,而现阶段出现的学科交叉潮流也在为解决各领域的综合问题不断提供新的思路。为此,必须思考以下两个问题:中国公共管理学科如何抓住知识生产方式转型的契机开启自己的叙事时代?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公共管理学人才培养又该选择何种叙事范式和传播方式?
其次,朱正威从五个方面解释了公共管理学知识体系的生产方式:一是直面时代之问,解释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他认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中国改革发展与治理创新的关键问题。二是从“真问题”中提炼“科学问题”,朱正威认为中国的公共管理理论应该结合中国的国情实际,在参与中国实践中,在实践发现并分析问题。三是凝练话语体系,朱正威认为,治理实践与语汇表达是互构的过程,不同的话语体系与语汇表达体现着不同场景下公共治理的制度与文化特征,中国公共管理学科是因应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需求浴火重生的,其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也同样必须创新学科的叙事方式。四是融汇人类治理智慧,是中国公共管理学科的知识来源,“治国理政”在外延上赋予了中国公共管理学科极强的包容性,因此,中国公共管理学有着特定的实践传统和理论来源,来自本士和域外的经验及理论的交互,共同构成了中国公共管理学科的知识来源。”五是新技术牵引的新型治理形态是构建中国公共管理自主知识体系的实验场景,在AI技术发展得如此迅猛的当前,与时俱进、持续回应时代之问,是中国公共管理自主知识体系创新的不竭源泉。
再次,朱正威从三方面提出了关于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改革的思考,他认为我们的培养者主体要从院校为主体,向政、产、学、研、用多主体共同参与、协同育人转变。我们的教学场所要从以校园为主,向实践导向的多教学场景转变。此外,在以学生为中心这一方面,我们的受教育者从受众转变为知识生产的参与者。要准确把握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适应人才需求多样化、学生发展多样化的基本特点,加快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改革,鼓励各办学单位发挥优势特色,实现特色发展。
最后,朱正威教授认为,公共管理学科的教学、研究与实践都需要立足与实践,鼓励华南农业大学会发挥“黄牛精神”,立足脚下,躬体力行使得学校公共管理学科建设更上一层楼。
唐斌进行了点评,感谢朱教授给全院师生带来的精彩讲座。
文图:张运红
初审:侯建国
复审:贾海薇
终审:蔡茂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