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史学习教育的全面动员和部署,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公共管理学院于2025年3月2日下午在启林北文创园举行第十六期党员再教育读书会。公共管理学院各学生党支部的学生党员代表参加了本次读书会。
本期读书会分享的是1930年毛泽东写给林彪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百年党史来看,该书诞生于大革命失败之后,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之际,虽然是一封信,但其具有统一全党思想、团结人民奋斗、推动开创未来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该书是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是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件,都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行动指南,都是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权威教材,其基本论述和结论至今仍然适用。
读书会伊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生党支部党员代表蔡翰杰作为领学人,以三个历史背景引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形成于大革命失败后的低潮期,以及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期,是党的事业发展的重要节点。
图1 公管学院组织开展第十六期党员再教育读书会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其旨在回应党内部分同志对革命前途的悲观情绪,并阐述中国革命的前景和战略。核心思想为通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比喻,强调中国革命力量虽然暂时弱小,但只要坚持正确的道路,依靠群众的支持,革命的火种终将形成燎原之势,最终取得全国范围的胜利。该书不仅批判了当前的党内消极情绪,也通过实证方式,积极指出了当前中国革命的关键所在。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通过三个关键问题,以回信的方式,讲述了当前革命的形式所在,总结了大革命的失败教训与悲观情绪,通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比喻的形式概述了未来的中国革命形式,为鼓舞党内积极情绪做出了巨大贡献。
图2 与会人员认真参与读书会
在阅读分享环节中,何菲阳同志从“理想主义”与“实事求是”两个维度出发,为大家介绍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历史作用和意义。首先,该书具有高尚的理想鼓舞作用,其宣传乐观地看待革命前景,消除党内的悲观情绪,为我们提供了理想主义的精神鼓舞作用。同时,该书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对于革命的阐述,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什么行的讲述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通过现实的事实验证来予以举例验证。正所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该书在理想鼓舞的基础上,也通过现实案例予以验证说明。
图3 学生党员代表踊跃分享读书心得
在后续的分享环节中,大家热情高涨,积极踊跃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总结了该书的内容,肯定了该书的现实意义,并结合自己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反思。大家深刻感受到我们党之所以能,也是因为它在现实中勇于探索淬炼而成的。正是因为我们党具有勇于探索,敢为人先的强大能力,敢于直面问题,探索途径,才得以保持先进性,才有了100年的光辉历史。学史明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要学习党的勇于探索的精神,保持积极乐观的精神态度,勇于面对生活中的问题。
读书会最后,党员们向大家推荐阅读与该书相近的《星火燎原》:该书通过介绍了中国革命的历史,在字里行间内体现革命精神的内涵与价值,以及革命先辈们那种坚定的信仰、不屈的意志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文献,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回顾,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图4 读书会党员代表合影
经过四十分钟的分享与交流,党员们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有了深刻的认识,也在共同讨论中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与看法。第十六期读书会圆满结束!相信每个人都有了不小的收获,期待大家在以后的读书会上有更多精彩的交流与分享!
从个人的发展来看,每个人做成一件事总是要从微开始,无论是几万里的马拉松赛跑,还是实验科创项目的诞生,没有谁一开始便是卓有成就,一帆风顺的。正如董必武同志所言:“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之路更是如此,诞生时渺小曲折,却有着独特的生命线,即使遭受多次的围剿,也能长征破万里;即使发展时孤立无援,也能改革破僵局;走出属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兴盛之路。
——公管党支部梁楠烨
文章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一结论振聋发聩。它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当时处于迷茫中的革命者前行的道路。在反革命势力看似强大的表象下,毛泽东同志敏锐地看到了革命力量的韧性和潜力。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虽然在初期力量薄弱,但只要依靠人民群众,坚持正确的斗争策略,就能够像星星之火般形成燎原之势。
——社工党支部罗凯琳
理论学习之路,道阻且长,但我将怀揣不灭的学习热情,持续前行。更重要的是,我将秉持“知行合一”的理念,将所学所得转化为实际行动,无论是在学习生活还是在社会生活中,都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宗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行二党支部段奕柠
——(文/图 土管党支部蔡翰杰/党务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