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招聘| 孔祥斌教授土地与食物系统治理创新团队2025年博士后招聘启事

发布者:网站管理员发布时间:2025-03-31浏览次数:14

  


 

“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端稳14亿人饭碗,始终是国家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当前我国粮食进口规模持续超过1.5亿吨,国内耕地资源缺口已达5-10亿亩,耕地资源紧缺成为制约国家粮食安全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瓶颈。

耕地资源是城乡协调、南北协同发展的关键纽带,是生产、生态和生活空间的桥梁。当前我国耕地保护治理数量缺、量退化、风险合效益低、展不平衡、食物依度高等多重困境。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解决好“发展与安全”的双重挑战,才能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经济安全,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4年我国GDP首次突破130万亿元,国民饮食需求向绿色、健康、安全方向转型升级。为实现“国家粮食主、国人食物安全、民增产增收、持利用安全和区域生安全”目标,亟需系统化的资源与食物系统治理研究创新孔祥斌教授引领的土地与食物系统治理创新团队,坚持以问题、管理和科学导向为引领,围绕依托土地资源进行食物过程中的治理问题的理论政策与模式创新,面向“科学治理、数智治理、政策治理、共同治理与文化治理”,全方位支撑中国式现代化耕地和食物治理国家战略需求,致力于解决城乡土地持续利用、耕地保护与占补平衡、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关键土地资源治理,推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的中国实践,以实现“人类食物安全-资源安全-地球安全”为终极目标。具体研究方向包括:

(一)土地资源系统演化科学机制研究

基于卫星遥感(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无人机近地遥感(Near-surface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地块原位调查等综合手段,建立集成资源数据、社会经济数据和微观调查数据于一体的土地资源数据决策支撑平台,精准测算土地资源生产能力时空演化、过程、效应以及对气候变化多尺度响应机制,CLUE-S、ABM、WOFOST等多种模型,揭示人地系统多要素的耦合关系与转化机制,为土地资源利用模拟(Simulation)、预测(Prediction)、预警(Pre-warning)提供支撑

(二)建设用地系统理论与空间治理研究

围绕建设用地利用与再开发,重构相关理论,探索其机制、模式,集成多种技术,展开建设用地空间治理与政策研究。具体可分为:① 建设用地利用与再开发理论、模式与政策;② 技术集成与自然资源的空间治理。

(三)城乡土地治理机制与乡村空间整治与重构研究

基于土地要素-结构-功能分析框架,系统识别土地共治的关键问题及内容,结合局地-远程系统互馈与耦合框架,围绕土地系统的人地关系、居业关系、城乡关系及区域系统间的互馈关系开展耦合分析(coupling analysis);针对生产功能优化、生态功能提升、文化功能增强、多功能转型等多功能调控需求,开展土地生产空间、生态空间和生活空间的权衡-协同关系分析(Trade-offs-synergy analysis)形成多尺度的国土空间资源调查、评价、规划、利用以及修复治理模式和技术集成研究。

创新团队成员均为公共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土地信息技术领域的科研骨干和优秀青年人才,团队现面向国内外招聘博士后研究人员,诚邀青年才俊加入,共同致力于资源与食物系统治理的科学创新与实践探索,打造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为进一步加强博士后团队建设,充分发挥博士后队伍在学院“双一流”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孔祥斌教授带领的土地与食物系统治理创新科学家团队现公开发布2025年博士后岗位招聘需求。

 

、基本条件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科学道德与家国情怀,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2、年龄不超过35周岁,近三年内获得博士学位或将于2025年毕业的应届博士生(须满足毕业答辩要求);

3、入站时须将人事关系转入华南农业大学,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

二、岗位要求

1、具备土地资源学、遥感信息、管理学、自然资源、营养健康或相关领域的研究背景,拥有管理学、农学或理学相关博士学位;

2、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高水平CSSCI /SCI /SSCI论文2篇及以上,能够独立开展科研工作;

3、至少熟练掌握STATA、Python、R、MATLAB、GAMS、Netlogo等一种语言/模型软件,熟悉遥感数据处理,能够在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独立进行编码解译。

4、具有国际视野与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有海外科研机构3个月以上交流经历者优先。

三、岗位待遇

1、在站工作期限为2-3年,根据需要可适当延长,要求脱产;

2、为入选者提供优越的科研条件和职业发展支持,指导申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项目。

3、在站期间配偶及未成年子女户口可跟随流动,子女入园入学按广东省及华南农业大学相关规定办理。

具体事宜参照华南农业大学博士后管理办法执行,具体薪资待遇依据应聘类型确定。

(详见:https://hr.scau.edu.cn/pd/2020/0604/c9919a236771/page.htm

、申请材料

1、个人简历(包括个人基本信息、教育及工作经历、论文列表、参与重要科研项目及个人贡献);

2、代表性成果(论文)首页证明;

3、两位推荐人联系方式,其中一位要求是博士导师;

4、接到面试通知后提交博士后研究计划书(2000字以内,中英文格式各一份)。

五、招聘工作安排

孔祥斌教授团队全年接受申请,集中评议,择优录用。有意者请将申请材料发送至意向导师邮箱(联系方式参考下方导师介绍部分),邮件标题请注明“应聘孔祥斌教授博士后+姓名+单位”。初选合格者将电话或邮件通知面试,未通过者恕不另行通知,应聘材料将予以严格保密。

六、导师介绍

(一)孔祥斌教授,土地与食物系统治理团队首席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领军人才,博士生导师,曾获教育部宝钢优秀教师(2014),并兼任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密西根州立大学合作教授。受聘为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中国工程院、科技部、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等多个国家机构战略咨询专家。长期聚焦中国耕地保护的现实问题,致力于耕地保护数量、质量和生态保护治理的科学研究、政策创新与实践推广,推动中国耕地保护制度和政策变革。主持完成国家哲学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北京市重点基金及教育部等各类科研项目50余项。已发表文章260篇,出版专著教材9部,制定国家行业标准规范5项,撰写研究报告和政策建议70余部,荣获省部级等奖励19项。

https://ggglxy.scau.edu.cn/2025/0218/c11752a399359/page.htm

(二)王红梅教授建设用地治理与空间优化

王红梅博士,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日本东京农工大学。土地资源管理学科负责人,教育部国土资源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科研专委会副主任,自然资源部华南热带亚热带自然资源监测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广东省土地利用与整治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广东省自然资源政策咨询委员会专家,广东省土地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测绘学会教育专委会副主任。长期致力于建设用地再开发相关领域多学科交叉和多种技术集成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近年来,主持国家基金、教育部、省科技厅及其他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曾获得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土地科学金属进步二等奖、原国土资源部土地规划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国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近 10项奖励。在Land Use Policy, 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农业工程学报、经济地理、中国土地科学等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

    (三)李景刚博士,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

主要从事土地制度与土地经济、城市更新等领域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等省部级以上课题4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余项,在“Waste Management”、《中国土地科学》、《农业技术经济》、《自然资源学报》等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2部,3篇论文获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四)李玮博士,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中山大学,华南农业大学“青年才俊”引进人才

研究方向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空间重构。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社会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3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大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等重大课题3项;参与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重点实验室等重点平台项目5项;承接地方政府委托研究型课题6项;主持、参与国内外会议与国际实习10余项。论文发表在地理研究、国际城市规划、热带地理、Land、Open house international等国内外期刊。

(五)袁中友副教授,乡村土地治理与土地整治规划

华南农业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英国伯明翰大学访学学者,现任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长期从事土地整治与土地规划、耕地保护与利用等领域研究,重点关注城乡低效建设用地再开发、耕地资源可持续管理及国土空间优化配置等领域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广东省软科学项目等多项省部级课题。在《中国土地科学》《农业经济问题》《自然资源学报》《华北农学报》《水土保持学报》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担任《国土空间规划》等教材3部副主编。

(六)刘轶伦副教授,建设用地机制与低效用地治理

华南农业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访问学者长期从事地理人工智能(GeoAI)驱动的土地资源智能监管、低效用地再开发与自然资源管理研究,重点关注土地利用监测评估、土地模拟与优化非正规经济转型决策等领域的理论探索与技术应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及青年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题等国家级课题。在Land Use Policy》《Cities》《ISPRS Journal》等期刊发表60余篇论文。

(七)孙传谆副教授,乡村土地治理与生态政策

华南农业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德国莱布尼茨农业景观研究中心访问学者长期从事城乡土地利用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重点关注热带区域农业土地利用管理城市区域生态福祉提升等领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在Sustainable Cities and Society》《Ecological Indicators》《Ecosystem Services》《地理学报》《生态学报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八)李灿副教授,乡村土地治理与和美乡村规划

华南农业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访学学者。长期从事耕地保护治理、农村居民点利用转型等领域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及青年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社科规划项目及广州市社科规划项目等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10余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参编国家级规划教材、省部级优秀教材各1部,撰写政策咨询报告获省部级领导批示1项。

(九)刘光盛副教授,土地科学机制与耕地保护政策

华南农业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耕地保护与利用、国土空间规划等研究,重点关注耕地资源可持续管理、国土空间优化配置等领域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应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在《Land Use Policy》《Journal of Urban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参编《城镇建设用地再开发理论与实践》等学术专著2部,获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

 

七、其他事宜

1、关于博士后招聘程序或政策方面的问题请联系:侯老师,020-85283182,jianguoh@scau.edu.cn

2、工作地点: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483号,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