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Hans Seidel Stiftung)在北京举行交流会,邀请中德政学界的杰出代表,共同讨论土地整理、乡村发展、环境保护与教育合作等话题,推动中德多元化发展合作与交流。交流会汇聚多方代表,包括欧洲议会议员、基金会主席马库斯•费尔伯,原教育部国际司副司长、中国驻德使馆教育处参赞、上海外国语大学姜锋教授,以及来自自然资源部咨询中心、中国人民大学等部门的多位专家学者参会,我院孔祥斌教授以中国耕地保护与乡村发展领域知名学者和中欧智库专家的身份受邀出席。
此次交流会属于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驻华45周年系列活动的重要一环,在全球不确定性问题加剧和气候变化持续挑战人类发展的背景下,以关注全球可持续发展闻名的汉斯·赛德尔基金会举行交流会显得尤为重要,受到多方关注,进一步加深了中德在乡村发展领域的合作。交流会上,孔祥斌教授积极与中外专家们互动,表示在美国推动的逆全球化背景下强化中德合作,有利于加速推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落地,在绿色转型、应对气候变化和乡村振兴等领域凸显中国方案、中国经验和中国道路。孔祥斌教授重点介绍了中国耕地保护与治理领域的研究情况,认为中国耕地保护与治理正从资源保护向数量、质量、生态和权益系统耦合与协同治理转型,耕地资源利用正通过土地综合整治措施,展现和重构了资源保护、农民增收与农村发展的三重关系。中国耕地保护与治理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发展议题中的贡献与智慧,为全世界土地资源保护树立了榜样。孔祥斌教授表示,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积累了丰富的耕地保护与乡村发展经验,愿与包括汉斯基金会在内的国际伙伴深化科研合作、教育交流与项目实践,推动构建更加包容、协同的全球乡村治理合作体系。孔祥斌教授的参与展现了中国耕地保护领域学者在中德学术与政策对话中的专业影响力,为中德在土地与教育领域的合作注入了新动能。
汉斯·赛德尔基金会作为德国著名的基金会之一,长期致力于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自1979年在华开展合作以来,基金会在中德土地整治、乡村发展与教育交流等领域成效显著,成为促进两国民间与政府沟通的重要桥梁。由于中德在绿色转型、气候应对和乡村振兴等领域具有天然互补性优势,汉斯·赛德尔基金会在中国的工作将会强化在耕地保护与治理上的国际化合作。此次活动内容丰富、流程紧凑,中外双方交换了意见,加深了合作对话,活动的举办进一步推进了中德双方的务实合作。
文图 谢恩怡 赵晶 李灿
初审:侯建国
复审:贾海薇
终审:蔡茂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