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新文科实践探乡村新路,青春赋能绘振兴蓝图——华农公管试验班师生赴增城区竹坑村和邓山村调研纪实

发布者:学生工作办公室发布时间:2025-07-02浏览次数:82

 2025年6月28日,在公共管理学院史传林教授、张雯闻副教授、辅导员朱浩权老师的带领下,公共管理学院试验班的学员们前往广州市增城区竹坑村和邓山村开展实地调研活动。通过竹坑村与邓山村村委书记的讲解以及实地走访,学员们了解了乡村发展现状、发现问题并探寻解决方案,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竹坑村探访:积分制撬动治理新模式

 在竹坑村,调研团队受到了当地村干部和村民的热烈欢迎。在“小积分”撬动“大治理”——竹坑村乡村治理积分制创新实践专题讲座中,竹坑村村委书记张柳青详细介绍了她如何抓住村民在村庄清洁行动中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这一关键点,提出“我为全村扫一天,全村为我扫一年”的行动口号,并结合本村实际制定并实施竹坑村乡村治理积分制管理实施方案。

 在讲座的互动环节,试验班的学员们与张柳青书记展开了一场精彩的思想碰撞。现场气氛热烈,学员们结合授课内容,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自己富有洞察力的思考。


随后,试验班师生们在张书记的带领下深入田间地头,实地考察了竹坑村的积分制乡村治理模式运行成果。

 

竹坑村的发展是我省“百千万工程”的缩影,它的发展还在延续,今后还有千万乡村在千万个和柳青书记一样的基层乡村干部的带领下,向着美好的未来奋进。

邓山村调研:产业融合激活乡村经济

在邓山村,试验班师生受到了邓山村前村委书记梁斌的热情接待。从邓山村村委会大楼出发,沿沙岗二路向西南走约500米,一片规模巨大的古梯田乌榄园映入眼帘。


梁斌书记介绍道,邓山村成立了乌榄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统一经营管理的模式,积极促进产业融合,带动农民增收。目前村里的1800多棵乌榄树,年产量约50万斤,产值约500万元。此外,邓山村凭借突出的生态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先后引入和培育了二龙山花园3A级旅游景区、星作民宿、古榄园等特色旅游项目,将当地打造成知名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梁斌书记寄语试验班学员,扩展自身专业扎根实际能力、深入一线的实习实践,“脱虚向实”,不断提高文科学生直接服务职业岗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希望同学们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关注乡村、热爱乡村,为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目标而努力奋斗。

未来展望: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以新文科之名,赴乡村之约。此次调研,于试验班学员而言,是一次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深度融合的宝贵契机,让我们在乡村的广袤天地中锤炼本领、增长见识,为未来投身社会建设筑牢根基。于竹坑村和邓山村等乡村而言,同学们带来的新思路、新方法,如同星星之火,有望为乡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点燃乡村振兴的希望之光。

展望未来,相信在政府、高校、社会各界以及乡村自身的共同努力下,像竹坑村和邓山村这样的乡村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乡村振兴的宏伟画卷将在中华大地上徐徐展开,广袤乡村也将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幸福家园。

此次调研活动是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试验班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院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行动。未来,学院将继续进行新文科建设、开展实地调研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图/文:何苏木

初审:史传林、朱浩权

复审:王希

终审:唐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