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主任徐强指导的蔡增帆三下乡团队——润禾童心突击队前往邓永超副教授主持的省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市花都区梯面镇人民政府实践教学基地,就梯面镇社工机构项目运行及困境儿童救助服务开展专题调研。梯面镇社工站副站长曾祥炼及相关工作人员全程参与调研活动。
当日上午,团队赴梯面镇社工站。该站设9 个村级服务点,推行 “统一管理、分级服务”模式。社工机构经优化调整,按辖区情况配备社工,服务对象多元。
梯面镇社工站工作主要聚焦民政兜底的十七类服务对象,现有7 名社工,承担资源链接者、服务提供者和倡导者角色,依托镇街支持及社区基金开展工作,受党政引领,社工部成立后更专注民政领域服务。在困境儿童救助方面,现有困境儿童以家庭困境为主,开展过 “陪伴一小时” 项目,后升级为 “筑梦展示” 项目,孵化了青少年志愿队,但受地域、隔代教育及本土经济较弱等因素影响存在运行困难。数字化建设上,建立了困境儿童认定及更新归档系统,实行分层分类管理,依托党群服务中心进行数字交互探索。未来,需加强多方联动,构建综合平台促进部门协作,同时希望与高校合作缓解人力不足问题,以更好地服务困境儿童及其他对象。
当日下午,团队在社工人员的陪同下,对辖区典型困境儿童家庭开展了入户调研,并进行了深度访谈。以受访对象小晴(化名)、小珊(化名)为例,据悉,社工站采用“一户一档”动态管理模式,每次慰问活动时,社工们都会和青少年及其家人亲切交流,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状况、兴趣爱好等,还认真聆听他们的需求和困难。同时,他们多次收到梯面社工站给困境儿童送来的暖心物资援助,真切体会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关爱与温暖。在社工站举办的青少年家庭亲子共融成长小组活动里,困境儿童和其监护人通过参与“情感梳理分享会”,彼此敞开心扉,逐渐倾诉了对家庭关系的感受与困惑,也进一步预防和化解了心理健康问题。
此次调研,润禾童心突击队与梯面镇社工站成员围绕梯面镇社工机构项目运行及困境儿童救助服务等核心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全面了解社工在困境儿童服务方面的实践进展、难点及应对策略,明确了研究团队服务地方需求的方向。
图文:曹璐璐、李乐、张逸嘉
初审:侯建国
复审:贾海薇
终审:唐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