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原副主任陈章全应邀莅临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围绕耕地保护、土地治理与学科建设开展专题指导与座谈交流。学院党委书记蔡茂华、院长唐斌以及土地资源管理系全体教师参加会议。会议由副院长袁中友主持。

座谈会上,唐斌系统介绍了学院发展概况。他指出,自2005年建院以来,学院始终以“服务国家战略”为核心导向,对接乡村振兴、耕地保护等需求,构建起以国家一流本科专业为基石、多学科协同发展的特色学科体系,形成层次完备、优势鲜明的布局。近年来,学院以“学科交叉融合”为突破点,推动公共管理与农业科学、生态学深度耦合,既打造出“华农特色”的科研与人才培养模式,更实现从“学科建设”到“战略赋能”的跨越——通过产学研协同,将学术成果转化为服务基层治理、保障国家资源安全的实践力量,成长为助力国家战略落地的重要智库。
随后,土地资源管理系主任李灿作汇报。他表示,土管系始终聚焦土地治理与耕地保护,经过多年建设已形成特色鲜明、实践能力突出的教学科研阵地,并获评国家一流专业。团队围绕耕地保护与城市土地开发开展研究,依托国家及省部级项目取得一系列高水平成果,为相关领域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与技术支撑。未来,土管系将继续深化重点研究方向,强化与政府和企业的协同合作,更好地服务国家土地治理战略与地方发展需求。
![]() |
紧接着,“耕地保护与治理创新团队”首席孔祥斌教授作科研成果汇报,重点展示团队在耕地治理理论与应用方面的创新成果。在理论创新层面,他重点介绍团队围绕耕地资源适应性协同治理构建的理论体系,创新性提出嵌套式耕地保护耦合机制与格局-过程-效应机理模型,成功推动耕地保护从“数量安全”向“质量-生态-产能并重”的系统性转型;技术应用层面,团队构建了“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研发了多尺度质量诊断与韧性评估技术,已深度支撑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数据核查与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估工作;政策转化层面,团队形成的多项资政成果获国家及省部级领导批示40余次,其中12项核心观点被纳入《耕地保护法》配套细则,为制度落地提供关键支撑;国际合作层面,团队已与世界粮食奖获得者Rattan Lal、Jianguo Liu院士等学者建立稳定合作,正牵头推进“全球耕地治理创新联盟”建设,持续向世界输出耕地保护的“中国经验”。

在听取汇报后,陈章全结合多年在国家土地局、农业部的工作经验,对学院在土地管理、公共政策与农村发展领域的成绩给予高度肯定。他指出,当前国家对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耕地保护法》《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方案》等政策的相继出台,标志着我国耕地治理进入“占补平衡、质量并重”的新阶段。他强调,学院要继续发挥学科与人才集聚优势,加强与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部门的协同联动,深化政策研究与制度创新,为国家土地治理体系现代化贡献更多“华农智慧”。

最后,蔡茂华代表全院师生向陈章全一行莅临指导致以诚挚感谢。他表示,基于国家战略实践的专业建议,为学院破解耕地保护与土地治理研究的关键难题提供了“顶层视角”;学院将以此次座谈为重要契机,进一步打通与国家部委、地方政府的协同合作通道——在政策咨询上聚焦国家需求输出“华农方案”,在人才培养上锚定行业痛点打造“专业梯队”,在科研合作上围绕实践难题共建“攻关平台”,真正实现从“学科发展”到“战略服务”的深度跨越。

此次座谈为学院耕地保护与土地治理研究注入了“破题解题”的思想动能,更搭建起学科建设与国家战略需求对接的高水平对话平台。学院将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深化科研创新、强化政策服务,在推动耕地保护制度完善与土地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进程中,持续彰显“华农担当”,贡献更多“华农智慧”与“中国经验”。
图:陈广益 陈奕纯/文:史聪敏 黄坛俊
初审:侯建国
复审:贾海薇
终审:唐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