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3日,社会工作系在公共管理学院17号楼208会议室成功举办专题读书会。本次活动由张和清教授主持,社工系多名骨干教师以及研究生一年级部分同学共同参与,围绕“乡村生态、生计、生活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工作干预”主题展开深度研讨与交流。

会上,张和清教授以自身行动研究为基础,结合云南村落实践案例,系统分享了乡村“三生”(生态、生计、生活)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研究成果。他指出,当前社会工作在助力乡村“三生”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面临理论与实务的双重挑战:理论层面受功能主义影响,部分范式过度聚焦个体短期问题解决,忽视人与环境的有机联系及“三生”长期可持续诉求;实务层面则存在介入短期化、机械套用工作方法的情况,未能充分考量社会、经济、生态等结构性因素对乡村困境的深层影响。同时,张和清教授强调,马克思主义生态视野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了关键思路,其“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断裂”“系统性恢复”等核心概念,能够清晰剖析乡村发展困境的根源,为后续干预提供理论支撑。
针对研究中发现的问题,张和清教授分享了解决方案,该方案从“三生”协同维度推动乡村再造:生态层面,通过组织村民合作生产、开展环保实践,恢复传统作物种植并减少化肥农药使用,修复乡村生态环境;生计层面,依托志愿原则构建农民合作组织,搭建城乡公平贸易平台,培育生产者与消费者直接对接的“巢状市场”,提升农民生计保障能力;生活层面,通过保育传统文化习俗和农耕技艺、引导理性消费,重塑乡村文化认同与互助型社会关系。这一干预路径旨在实现乡村“新陈代谢断裂”的系统性恢复,是契合马克思主义生态视野的理论探索,更是迈向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出路探寻。

分享结束后,李志滨、胡洁怡、钟向阳、谢为伊等老师围绕研究内容向张和清教授提出疑问,双方就乡村社会工作实践中的具体难点、理论应用边界等问题展开深入探讨。现场教师积极参与交流,思维碰撞间形成热烈研讨氛围,为后续相关研究与实践开展提供了多元思路。卓彩琴教授在总结中表示,张和清教授的分享如同“解剖麻雀”,以具体案例深入剖析乡村“三生”发展与社会工作干预的核心问题,希望同学们能从案例中汲取经验、深化思考,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探索更好地结合。

文图:门一荻 龚毓芮
初审:肖小霞 卓彩琴
复审:贾海薇
终审:唐斌



